锈病的产生与防治方法
锈病主要危害园林植物的叶片,引起叶枯及早期脱落,严重影响生长与观赏。该类病害因在病部产生大量红褐色或黄褐色颜色深浅不同的铁锈状孢子堆而得名。锈病在园林植物中主要发生于草坪、蔷薇科植物及桧柏科植物上。
一、锈病在草坪的发生规律
病菌适宜生长条件为气温17-22℃,相对湿度在80%以上。当温度在20-30℃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尤其是叶片湿润利于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空气温度过高、草坪密度大、灌水不当、排水不畅、地表低洼积水、偏施氮肥等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南方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气候温和,发生较普遍。3月下旬开始发病, 4-6月份和秋末冬初较重。特别在低温高湿的秋季,当炎热的夏季一过,气温有所下降,加上空气潮湿,病害会迅速发生。
北方地区草坪锈病7、8月份是发病最严重的时期,并持续危害到10月。夏末秋初是防治草坪锈病最关键的时期,应注意加强防治,及时控制草坪锈病的发生、流行,减小它对草坪的危害。
二、锈病在蔷薇科植物及桧柏科植物上的发生规律
锈病的病原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一般需要在两类不同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它的生活史,第一类寄主植物为梨、苹果、木瓜、海棠等蔷薇科植物,第二类寄主是桧柏、龙柏、圆柏等桧柏属植物。
一般6月中下旬,第一类寄主叶背面病斑上开始产生黄须,即锈孢子器,内含锈孢子。7-10月份锈孢子随气流传播至第二类寄主,秋冬季病菌危害桧柏针叶或小枝,被害部位出现浅黄色斑点,后隆起呈灰褐色豆状的小瘤,翌春3-4月遇雨破裂,萌发产生担孢子,发病膨为橙黄色花朵状(或木耳状),担孢子再借助气流转移至第一类寄主上侵染,就这样一直循环,发病越来越厉害。受害严重的桧柏小枝上病瘿成串,造成柏叶枯黄,小枝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三、锈病的防治方法:
1、防治锈病关键是除去中间寄主。在园林规划时,在圆柏、龙柏、塔柏等植物附近尽量避免种植蔷薇科的转主寄主,如必须种植,应与桧柏相距10km较安全。无中转寄主,锈病也不会发生。
2、冬季时对园林植物进行清园,修剪圆柏的枯病枝,春季3月中旬应注意剪除冬孢子角枝,并集中烧毁。在春季锈病暴发前使用预防性杀菌剂,可大大减少植物锈病的发生。
3、对已经发生锈病的植物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每年的5-6月份,在海棠等蔷薇科寄主植物上一旦发现有病斑存在,及时喷施药剂,病害危害严重时,间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彻底铲除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