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很多,据统计,其种类超过枝干及根部病害的总和。叶片感病后,叶上出现斑点状破碎,常引起早期落叶,削弱花木长势,降低了观赏价值。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识别和防治常见的叶部病害。
发生特点
1、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病落叶,潜育期短,有多次再侵染发生。
2、叶部病害主要通过风、雨、昆虫和人类活动传播。
3、常引起叶片斑点和破损,提前落叶、落花,严重削弱花木的生长势。
一、白粉病类
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极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可侵害叶片、嫩枝、花、花柄和新梢。此病发生极为普遍,如常见的月季、黄栌、大叶黄杨、紫薇、十大功劳等。
白粉病发生在叶片两面,病斑淡黄色,不规则形,上布白粉,后期着生许多小黑点(子囊壳)。一般4—6月和9—10月发病重。温室栽培周年均可发病,背阴郁闭、偏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良、通风不畅处发病最重。现已报道的白粉病种类有155种。
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结合修剪,剪去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和闭囊壳。
3、加强水肥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4、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前两周,代森锌稀释600-800倍液,对叶面进行喷雾,7-10重喷一次。
在发病初期用建议杀菌剂配叶面肥,效果更佳。
二、锈病类
主要危害木瓜、海棠、山楂、苹果、桧柏、龙柏、鸡蛋花、美人蕉、马兰、冷季型草坪等园林植物。病原主要有由担子菌亚门、冬孢子菌、纲锈菌目的真菌。在温暖湿润的春秋季发病严重,转主寄生。
花木受害部位的叶片正反两面着生橘黄色的粉状孢斑,破裂后又散发出橘黄色粉末即锈菌孢子,重复侵染。严重时叶子枯萎,导致植株死亡。
锈菌可产生多种孢子,最多的是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五种。该病冬季寄生危害桧柏嫩枝,其中以蜀桧、龙柏发生较重,花柏、刺柏次之。夏季寄生主要危害苹果、梨、各类海棠、山楂等的叶果和嫩枝,其中以梨树危害最重。
发病最适温度为18-2l℃。四季温暖、多雨、多露、多雾的天气,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措施:
1、在园林设计时,要避免蔷薇科仁果类植物和桧柏类针叶树混栽;如因景观需要必须一起栽植,则应考虑将桧柏类针叶树栽在下风向,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2、结合庭院清理和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3、在休眠期喷洒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可以杀死在芽内及病部越冬的菌丝体;
4、生长季节喷洒12.5氟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戊唑醇、烯肟醇等,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煤污病类
在叶面和枝梢上出现黑色小霉斑,渐渐扩大连成片,霉层布满叶面及枝梢,有的呈黑色片状翘起,可剥离。煤污菌由风雨、昆虫传播。
在蚜虫、介壳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上发育。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的害虫发生多,均加重发病。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削弱植物的生长势,严重破坏了园林植物的观赏性。煤污病由多种腐生菌和寄生菌引起,常见的有性态是小霉炱菌和霉炱菌。无性态有散播烟霉和枝孢霉。
防治措施:
1、喷洒杀虫剂消灭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可选用专用药剂防除。
2、休眠期做好清园工作,喷施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
3、对寄主植物进行修剪,降低湿度和增强树势。
四、炭疽病类
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呈绿色或暗黄色稍凹陷,后渐变成黑褐,圆形或不定形,直径3cm以上,病斑边缘隆起,上散生或轮生小黑点,可联合成斑块,以致全叶枯死。
花木老叶从4月初开始发病,5-6月迅速发展,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靠风雨、浇水传播。植物在偏施氮肥,缺失磷钾肥时发生严重。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苗木抗病性,选用无病植物栽培,加强修剪,保持通风干燥。
2、清除病原。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枝病叶,休眠期喷施石硫合剂或坪安御葆清园。
3、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杀菌剂配叶面肥喷施,效果更佳。
五、灰霉病类
主要危害花和嫩枝,花蕾被侵染后,起初为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病斑不断扩大,以致全蕾变软腐烂。病蕾枯萎后悬挂在病组织之上,病原菌也会侵害已摘去花的枝梢,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一般病害始发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发期在8月上、中旬。7-8月份雨量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害扩展。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栽种前进行土壤消毒,。生长期间注意通风、透光。
2、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枝、芽和带病的花蕾,然后叶面喷洒药剂,每次间隔10天用药,病害严重时可加大用量。
六、叶斑病类
植物叶斑病危害叶片,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形成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病斑。
病斑有黑斑、褐斑、圆斑、角斑、轮纹等。
叶斑病类病害一般5-11月发生。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扩展蔓延。
大家熟知的月季叶斑病发病初期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圆形病斑,边缘放射状。后期病斑有黑色小点,即为分生孢子盘。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形成光杆。多雨、多露、多雾发病重,注意防寒。
防治措施:
1、温室和露地摆放的盆花,要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株间温度,控制发病条件。
2、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减少侵染菌源,可降低发病率。
3、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枝、芽和带病的花蕾,然后叶面喷洒药剂,每次间隔10天用药,病害严重时可加大用量。
七、香樟黄化病
香樟树黄化病又称缺绿病是典型的生理性病害,土壤中缺少有效铁(二价铁)引起的。间接因素是因为根际土壤碱性等条件影响铁的吸收。
病树根际土壤pH值一般7.6至8.5,铁元素大多以三价铁形态存在,二价铁含量极低,导致病株根系吸收不到有效态的铁,叶片中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造成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最终整株枯死。
发病初期,枝梢新叶的脉间失绿黄化,但叶脉尤其主脉仍然保持绿化,黄绿相间现象十分明显。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叶片由绿变黄、变薄,叶脉也失去绿意,相继全叶发白,叶片局部坏死,叶缘焦枯,叶片凋落;严重时,则枝梢枯顶,以至整株死亡。黄化病开始多发生在樟树顶端,新叶比老叶严重,冬、春季比夏季严重。碱性土壤是香樟黄化病的罪魁祸首,土壤改良是预防的有效方式。
防治措施:
1、改良土壤:增施含铁量大的红壤土,增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增施酸性肥如硫酸铵,或结合浇水在土壤中施些硫磺粉。
2、叶面喷雾:叶面喷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者螯合铁高铁,有良好的复绿效果。
3、要根治香樟黄化病,采取任何一种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复发的机会很大,因此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实施,标本兼治才行。
4、停止秋冬季对香樟进行石灰涂白,因生石灰属于强碱材料,落入土壤极易造成土壤碱性严重,长期以往必然因为黄化病大面积发生。但可以选用酸碱度为中性的涂白剂如白大夫,对土壤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可大大减轻黄化病的发生。
叶部病害的通用防治方法:
1、清除侵染源(菌源)剪除病叶,清除病残体(枯枝落叶等)。
2、加强栽培管理。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氮、磷、钾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
3、药剂防治。